close



須菩提。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於是中無實無虛。是故如來說。一切法皆是佛法。須菩提。所言一切法者。即非一切法。是故名一切法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金剛經


 


須菩提。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於是中無實無虛。


 


「如來所得」者,唯一「無實無虛」,即是「諸法如義」。


 


空有兩邊不著,不能說有法可得,也不能說無法可得,有無兩邊統統捨掉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真有不是沒有。無生法忍真有也不是沒有,是自性本來具足的。心清淨到一定程度,這個境界現前,因此不能說有得。有得是因為沒有,現在得到才叫有得。本來有的,不能說是有得。也不能說無得,本來雖有它不起作用,現在發現起作用了,所以不能說無得,有無都說不上。實在講,盡虛空,遍法界,森羅萬象,不可說有,也不可說無。說有說無,執有執無,都錯了。這樣才顯出諸法如義,這個經義甚深,要冷靜、要客觀、要細心的去體會。能體會到,就會修行,功夫就會得力。如果體會不到,無論怎麼修行,就是古大德所講的盲修瞎鍊。楞嚴經上,世尊比喻那些人猶如蒸沙成飯,因果不相符。再認真再努力,得不到結果。原因是不明事實真相,所謂是「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。」


 



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。


 


佛說法前後並不矛盾,前面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「所謂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」這個地方說「一切法皆是佛法」,為什麼說「皆是佛法」?因明瞭諸法如義。「一切法皆是佛法」,無異說一切相,皆是實相。真實的真如自性,從相上見性。也無異說一切器皆是真金。真正明瞭了,法法皆是。不明瞭,則法法皆非。法法皆非,是對著相人講的。法法皆是,是對離相人講的。離一切相,法法皆是。著一切相,法法皆非。楞嚴經說:「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」就是金剛經這段經文的意思。註解:


 


世出世法,皆是緣生。觀其不異之性,不變之體,則一切皆是,諸法一如矣。否則住法發心,住法修行,則佛法亦非佛法,何況一切法。


 


由此可知,關鍵之所在,就在妄想、執著。華嚴經如來出現品講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。」與此地所講的,完全一樣。離一切妄想執著,一切皆如,一切皆是。否則一切皆非,佛法亦非佛法。這才知道離相離念是必要的,非離不可,不離就不能離六道生死輪迴。原來離相離念,就是離六道生死輪迴,就是離十法界,真正成就無上菩提,證究竟圓滿佛果。


 


即非離有‧是名離空


 


須菩提。所言一切法者。即非一切法。是故名一切法。


 


這段註解說「『一切法』,知其『即非』,而不著相。則是佛法而非一切法矣。」知其「即非一切法」是知道相就是性,所以一切皆如,一切皆是,知道性相一如,性相不二。知道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。「是故名一切法」,這個「一切法」包含十法界依正莊嚴,果然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真的一切法皆是佛法。這種話是對見性的人說的,也是對離相離念人說的。「即非、是名。」「即非」是從性上說,「是名」是從相上說。即非離有,是名離空,空有兩邊都離。請看註解:


 


佛法如家常飯,自應飽餐,當注重消化。若能惺惺常覺,不即不離,則隨時隨地,皆可真正受用。


 


「消化」就是佛家常講的消歸自性,才能得受用。「不即」是不著有,「不離」則不著空,空有兩邊不著。「不即」是心裡面清淨,沒有染著。「不離」則相上自在受用,不是把境界相斷滅。凡夫不離相,心裡面著相,心裡面染著,雖得相的受用,卻生無量無邊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、煩惱,這種受用,得不償失。小乘人他不即了,他離了,他把相給捨掉了,斷滅了,所以得不到受用。雖然心性清淨,但不起作用,小乘人如是。六道裡面,無色界天人也如是,無色界天人把相捨掉了,都偏在一邊,凡夫偏在有這邊,小乘人偏在空那邊,都得不到真實受用。


 


佛菩薩空有兩邊不著,才得真正的受用。所以佛菩薩的生活,我們凡夫看起來,真是多采多姿,佛菩薩生活是載歌載舞,連講經說法也沒離開載歌載舞。我們看敦煌的壁畫,佛在說法,弟子們坐在那裡聽,天人在奏樂、跳舞。相上有受用,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。我們生活多采多姿,比不上佛菩薩,我們在那個境界裡生煩惱。我們心裡面歡喜高興,這是煩惱。煩惱不僅限於憂愁,歡喜也是煩惱。中國人講七情五欲,情動了就是煩惱,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欲,都是煩惱,佛菩薩不論什麼境界,心地清淨,常生智慧,這就是真實受用。


 


佛所說法,說理便攝有事,說性便攝有修。此一大段,皆說自覺聖智,令學人依之起觀照。必須離相離念,方能契入。


 


佛所說法,說理便是有事,如金剛經所講的是理,雖說理要知道事。阿彌陀經說事,但要知道理。能把金剛經與阿彌陀經合起來看,理、事就特別清楚,理裡面有事,事裡面有理。說性裡面就有修,說修裡面就有性。「此一大段,皆說自覺聖智,令學人依之起觀照。」是說這一段完全是如來與大菩薩果地上的境界,我們要明白佛所說真意之所在,把它應用在生活上,這就是觀照。「必須離相離念,方能契入,」這是很要緊的。離相離念,談何容易,像我們這樣煩惱深重、習氣深重,那能斷得了?幸虧有個帶業往生的淨土法門,所以只有死心塌地念佛,才能成就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以上為  淨空法師 註釋


 


 


倓虛大師註解 :


此釋一切法、即非一切法、即是佛法。佛呼尊者、而告之曰、我所得菩提果、只是了解十法界之諸法如義、自性本具、無欠無餘而已、何嘗復有實得。在未得菩提果時、未了十法界之如義、未明十法界之本具、未起十法界之觀念。未得十法界之受用、今則已明、了、觀、得、說得又何嘗是虛。故曰、無實無虛。若作此法界觀者、是故如來說一切法、皆是佛法。何以故、一切法即非一切法、乃無實法也。是故名一切法、乃無虛法也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湛山倓虛大師   解釋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空空 的頭像
    空空

    空舍

    空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